编者按
岁序更替,万象生辉。刚刚过去的2024年,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是学校建校66周年,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一年来,学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锚定“特色鲜明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”建设目标,紧扣“一个核心”、盯住“两个重点”、锚定“三项提升”,落实学校“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”,切实推进学院各项事业上台阶。在辞旧迎新之际,推出系列回顾,以计数过往、凝心聚力、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、接续奋进。 2024年,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深植“三农”研究领域,以高瞻远瞩之姿、精研覃思之举擘画科研蓝图。在科研平台、科研项目、学术论文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等多元维度屡创佳绩,成果斐然,为现在代大农业蓬勃发展强势赋能,驱动农业、农村、农民迈向更高质量进阶之路,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。
一、科研平台建设:重大突破,创造历史
2024 年,学院获批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(2023年11月获初步设计通过,2024年进行建设)、农业农村部大豆机械化生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(2024年获批建设),共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970万元。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获批,为学院整合优势资源、汇聚高端人才、开展前沿研究提供了空间和平台。
建设成效
获批省农作物品种试验点2个,承担主要大田作物水稻/4区、水稻/耐盐碱组和大豆/耐盐碱组各一个地点的区生试,实现水稻、大豆区生试点“零的突破”,对我校主要农作物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。
二、全国土壤普查: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
2024年,先后发动师生党员50余人次,累计组建采样队伍8支,开展科学布点、精准采样、数据审核等工作,共采集土壤表层样1200余个、土壤剖面634个(地方414、北大荒集团220),涉及牡丹江、鸡西市等19个区县,北大荒集团3个分公司;承担表层、剖面样点数据校核工作,学院教师共校核数据达2万余份;承担北大荒集团30余个农场三普成果集成工作。通过“三普”工作的实施,锻炼了教师队伍,提升了师生土壤分类水平,为黑龙江省土壤普查做出八一农大贡献;学院有14人入选为国家、黑龙江省土壤普查技术指导组成员。为展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,与良大集团共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-良大土壤标本馆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,学院共获批项目经费1530.61万元,其中横向课题1053.8万元,纵向课题476.81万元。
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采样工作照
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-良大土壤标本馆展示图
三、科研业绩成果:质量提升,成果丰硕
纵向项目
2024年,获批纵向科研项目39项,包括国自然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1项、其它各级各类省级以上项目16项,到账科研经费2626万元。2024年下半年,学院做好顶层谋划,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工作,在全省6项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课题中,我院教师主持获批2项,我院3名教师参与其他单位项目。学院积极组织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1项科技创新2030课题、1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项目开展田间观摩和测产工作,项目的实施及成果产出,打造了省内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,提升我院科研成果的影响力。
科研获奖
2024 年,张玉先教授团队的《大豆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与模式创新应用》参与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“一等奖(科技进步奖)”。焦峰教授团队的《黑土区稻田土壤质量演变特征及改良培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》参与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“二等奖(科技进步奖)”。
论文发表
2024 年,学院教师在学术论文发表领域也取得了突破,在《The Crop Journal》《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》《BMC PLANT BIOLOG》《SCIENTIA HORTICULTURAE》《中国农业科学》《作物学报》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》《植物保护学报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14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。
学术影响力
2024 年,学院教师在国内、国际学术组织中担当重要兼职,彰显重要学术影响力。张之一教授被世界黑土研究会授予“黑土研究终身成就奖”、贾博为入选黑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、付健入选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、耐盐碱大豆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入选大庆市人才专项支持计划-“庆雁”支持计划“新雁”团队、赵长江入选大庆市人才专项支持计划-“庆雁”支持计划金雁—铁人学者。
黑土研究终身成就奖
大豆栽培团队研发的“大豆宽台大垄匀密高产栽培技术”连续3年写入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。
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团队、大豆栽培创新团队、盐碱地改良创新团队的事迹先后被科技日报、中国科技网、东北网、大庆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。《科技日报》2024年6月12日第7版讯,“红粉佳人”为马铃薯产业添彩,‘红粉佳人’品种成果被列为“黑龙江省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”遴选项目。
新品种鉴定
2024年,学院审定“垦玉糯601”“垦玉糯701”2个鲜食玉米品种,获“垦薯3号”马铃薯得植物新品种权。
学术讲座精彩纷呈
2024 年,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,邀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。讲座内容丰富多样,涉及前沿学术理论、热点社会问题、新兴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,深入浅出、精彩纷呈,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场学术盛宴。
四、研究生与学科建设:能力提升,自评合格
学位授权点自评顺利通过
学院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、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、省内外高校、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学者19人次担任评议专家,完成了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、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周期性合格评估自我评估工作,4个参评学位点专家评估结果均为合格。
强化研究生课程思政
2024年,学院获批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2项、课程思政案例建设项目1项。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,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生教学改革,突出示范引领作用。
全国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通过验收
2024 年,我校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培育基地“现代化大农业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示范基地”,经专家组审核通过验收。
研究生双创竞赛亮点纷呈
2024年,我院研究生在“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+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”荣获自然科学类作品二等奖,获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主办的2023年“共享杯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农业科学专业赛一等奖,获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“铜奖”、省赛“金奖”,获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3学术年会“国家级二等奖”,获第三届“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学生昆虫微视频、摄影、绘画及标本制作竞赛”昆虫绘画大赛“省级特等奖”等奖励30余次。
回溯2024年,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在科研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成绩卓著,硕果累累,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面向未来,学院将笃定坚守,以国家需求作为前行导向,以学科建设为核心,人才培养为要旨,不断夯实有组织科研工作,加强科研梯队建设与重大成果培育工作,全力攀登科研高峰,主动作为、示范前行,合力书写更为精彩的农学篇章,助力学校发展更快更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