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动态 | 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“风拂千顷穗,秋收绘丰年”实践活动

作者: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发布时间:2025-10-22浏览次数:10

收割的稻穗,如装订成册的农耕典籍,每一粒谷籽都镌刻着丰收的篇章;谷镰轻挥的轨迹,似笔墨落纸的细腻线条,让饱满籽粒终入仓廪,沉淀出岁岁不辍的殷实底色。秋收,是农事的圆满收尾,是大地的深情馈赠,更是千年农耕文明的脉脉延续,盛满了四季耕耘的厚重喜悦。

秋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柱,其产量与收储情况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与民生保障,抓好秋粮生产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一环。为让学子亲手触摸丰收的温度,在劳作中感悟农学专业的价值内核,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社团联合会依托国庆小长假,精心组织“风拂千顷穗,秋收绘丰年”秋收实、践活动,300余名学子积极参与,在希望的田野上赴一场与丰收的深度邂逅。

图1:2024级学生赵佳馨收割玉米

2024级学生赵佳馨坦言:“这次秋收实践让我收获远超预期。单是收割玉米就已让我腰酸背痛,更能体会到每粒粮食都是农民辛劳与自然馈赠的结晶。在协作中,我既感受到劳动的纯粹快乐,也读懂了团队力量的珍贵。今后我会把‘节约粮食’刻进生活,这段经历会时刻提醒我感恩自然、尊重劳动者。”

图2:2024级学生刘雨婷收割玉米

“‘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’不再是课本上的诗句,而是掌心的酸痛、额头的汗水。”2024级学生刘雨婷分享道,体力消耗让她真切理解了农业生产的艰辛,而同伴间的互帮互助让收割效率大幅提升。“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我的劳动技能,更让‘珍惜粮食、尊重劳动’的意识深植心底。”

图3:2024级学生张润哲收割黄豆

2024级学生张润哲对割黄豆的“巧劲”印象深刻:“握镰要稳、贴地斜割才能防豆荚掉落,拢束慢一点就会腰酸;晒豆要盯紧天气,脱粒时掌心满是灰痕。看着黄豆簌簌落入筐中,心里满是踏实。这趟劳作让我明白,每粒黄豆都浸着汗水,对寻常粮食多了份敬畏与珍惜。”

图4:2023级学生段元昊收割稻谷

带着对“粒粒皆辛苦”的模糊认知,2023级学生段元昊加入了家乡助农队伍。“五天弯腰割稻,在稻浪与汗水中读懂了耕耘与收获的真谛。”他看着堆成小山的稻谷麻袋,虽手掌磨出茧子,内心却满是成就感,“走出书本才触摸到生活本真,往后端起饭碗,定会想起稻田里的日夜与耕耘者的付出。”

图5:2023级学生黄思婷掰收玉米

“直起酸痛的腰时,才懂‘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’的重量。”2023级学生黄思婷感慨,普通的玉米棒背后,是农民春种、夏护、秋收时千百次的弯腰。“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体会到劳作的不易与丰收的喜悦,更帮我把课本里的‘玉米生长周期’转化为具象认知,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。”夕阳为学子们沾满泥痕的掌心镀上金边,饱满的谷穗在手中沉甸甸——这场秋收实践早已超越“劳作”本身,成为一堂生动的“田间必修课”。从课堂上的育种原理精讲,到田间地埂的实操实践,学院为学子搭建起“理论到实践”的完整桥梁,让农学知识在泥土中生根发芽。指尖的薄茧、额头的汗珠,既是青春与大地对话的勋章,更是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“以实践育人”理念的生动体现。这正是农学精神的鲜活注脚:以敬畏之心传习农道,以务实之风培育人才,以担当之责赋能乡村。未来,愿农学学子带着专业学识与实践热忱,在农学领域深耕不辍——用创新技术破解农业难题,用实干担当助力乡村振兴,让“中国粮”装满“中国碗”,在广袤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农科学子的时代答卷,让学院的育人之光在田野间生生不息。

夕阳为学子们沾满泥痕的掌心镀上金边,饱满的谷穗在手中沉甸甸——这场秋收实践早已超越“劳作”本身,成为一堂生动的“田间必修课”。从课堂上的育种原理精讲,到田间地埂的实操实践,学院为学子搭建起“理论到实践”的完整桥梁,让农学知识在泥土中生根发芽。指尖的薄茧、额头的汗珠,既是青春与大地对话的勋章,更是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“以实践育人”理念的生动体现。

这正是农学精神的鲜活注脚:以敬畏之心传习农道,以务实之风培育人才,以担当之责赋能乡村。未来,愿农学学子带着专业学识与实践热忱,在农学领域深耕不辍——用创新技术破解农业难题,用实干担当助力乡村振兴,让“中国粮”装满“中国碗”,在广袤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农科学子的时代答卷,让学院的育人之光在田野间生生不息。

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社团联合会  图文